李雲迪丨學琴的道路,開始了就不要放棄
(轉載)李雲迪丨學琴的道路,開始了就不要放棄!
►李雲迪(1982年10月7日-),原名李希熙,享譽國際的著名青年鋼琴大師,中國家喻戶曉的鋼琴王子。李雲迪1982年生於重慶,四歲起師從譚建民學 習手風琴,七歲時開始學習鋼琴,兩年後師從但昭義。2000年10月,李雲迪在第十四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中獲得第一名。成為比賽歷史上最年輕的第一名獲得 者,得獎後震撼全世界,並陸續推出多張古典音樂專輯。李雲迪獲獎後選擇在德國漢諾威的漢諾威音樂學院進修,師從阿里·瓦迪。2014年12月2日,波蘭駐 華大使館與雲迪音樂公司在北京聯合舉行發佈會,宣佈李雲迪將出任2015年第17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評委。波蘭駐華大使塔德烏什•霍米茨基稱李雲迪「為人 謙虛、有才能」,是肖獎歷史上最年輕的的評委。
►生命的輝煌也許只是人生中的暫一刻,但通往輝煌的道路卻是艱辛和漫長的。
一、為了陪練,母親自學樂理。
►為了鼓勵孩子堅持學下去,不懂樂理的張小魯每天只有陪讀,回來再教給兒子。經過幾個月的啓蒙,雲迪的音樂天賦很快顯露出來,而且進步神速。1987年3月,5歲的李雲迪從重慶到成都參加四川省少兒手風琴比賽,奪得了第一名,他體驗到了人生的第一次掌聲和成功。
►當時,李雲迪的父母每月收入加起來只有200多元的月收入,買一架二手鋼琴也要4000多元。李雲迪的母親說:「雲迪他爸那年剛好從部隊專業,有筆轉業 費,就全投到這裡來了。」 雲迪此時藝術天賦的展露似乎也是有意要來安慰父母的。他在重慶市少年宮剛剛學了3個月的鋼琴,老師就對他的父母說:「這孩子領悟能力太強了,我都沒法再教 他了。」於是再換老師,可得到回答仍然如此。後來經朋友介紹,李雲迪於1991年投到了四川省音樂學院附中著名鋼琴教育家但昭義的名下。
但教授家在成都,李雲迪和媽媽每天要往返於成都和重慶之間,學琴要緊,但功課更不能耽誤,這是雲迪母親對他的要求。於是,坐在火車上寫作業,手心上溫習學過的漢字成了李雲迪經常的功課。
1993年,李雲迪獲得了重慶市首屆少兒鋼琴比賽第一名。1994年,他獲得了全國青少年鋼琴比賽第一名,同年,他還以第一名的成績考進四川音樂軒轅附中。
二、媽媽是我第一位聽眾。
1995年,但教授應邀到深圳藝術學校任教,李雲迪是跟是留,已經關係到整個家庭的變動。父母毅然決定,但教授到哪,雲迪就跟到哪。
也就是從這時起,李雲迪的母親張小魯辭去了工作,專門來深圳陪讀,從此就沒再找過工作。她說:「我把陪兒子練琴當成了自己的事業,自己的追求。」
對於許多學鋼琴的孩子來說,往往家長的毅力就是孩子的毅力。張小魯說:「我每次陪兒子練琴,都是非常非常用心地聽。每天陪上5、6個小時,我並不覺得累。 我們既然選擇了這條路,既然付出了精力,就應該對得起自己付出的一切。」也許正是張小魯執著的性格,使得李雲迪很佩服她,也很聽她的話。
►有一次週末,李雲迪家裡要來親戚,他一聽便高興了,「正好今天不用練琴」,他央求媽媽。「定下的事情一定要做,不能輕易改變。」張小魯嚴肅地對兒子說。 於是,他們把活動時間往後推,雲迪比平時提前一個小時開始練琴,提前完成了作業後,才高高興興地和家人出去玩。張小魯覺得,和所有的小孩子一樣,雲迪需要 大人的隨時提醒。有些原則的事情是不能妥協的,否則一旦孩子形成了習慣,有些毛病就不容易改了。李雲迪也很理解媽媽,「其實我媽管得對,只要我完成了每天 的正常學習任務,看電視、打乒乓球這些我喜歡的事情,我媽從來不干涉我。」
三、感謝媽媽,感謝恩師。
李雲迪載譽歸來的這些日子,諸多的掌聲、鮮花也隨之降臨在他身邊。李雲迪的母親張小魯此時也很冷靜:「其實,雲迪在沒有出名之前,和其他孩子沒有什麼區 別。要說他比別人更幸運,那就是我們遇到了但昭義教授,我們選擇了深圳,得到了學校和社會各界的支持,不僅免去了李雲迪的學費,還幫助提供住房和出國比賽 費用。」
►專程赴華沙觀摩本次大賽肖梅老師,也為眾多家有琴童的家長進言,她認為:家長督促孩子練琴時,方法很重要。單純地逼著孩子一遍遍地練,是達不到效果的。 李雲迪的媽媽雖然不會彈琴,但在孩子年小時能認真幫孩子記筆記,彈出什麼樣的琴聲好聽,對音樂如何理解,她有很強的感悟能力,這樣就很容易按照老師的要求 輔導孩子。
生命的輝煌也許只是人生中的暫一刻,但通往輝煌的道路卻是艱辛和漫長的。也許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,有發展,但每一位孩子都有其自身的天賦和發展的特殊性。讓我們祝願,只要每一位家長和孩子都曾付出不懈的追求和努力,相信人生帶給我們的永遠是美麗。
►學琴的道路,開始了就不要放棄。
——李雲迪
相片來源:網路